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

為自己送葬?!

送葬進行曲, 蕭邦鋼琴奏鳴曲作品35的第三樂章。

雖是第三樂章,
但此樂章是整首奏鳴曲的中心。
這首奏鳴曲的創作是先有此樂章,
接著才陸續補齊了一、二、四樂章。

送葬進行曲 "Marche funebre" 也是蕭邦親自所提,
因此這首曲子又被稱呼為「送葬奏鳴曲」。

從我第一次接觸這首曲子,
我腦中便浮現一幅很清晰的畫:

我看見一群人 披著白衣,掩著臉,依稀啜泣,
在陰雨連綿中,抬起沈重的步伐。
悲傷,使雙腳無力,卻仍追著親人的棺, 強忍著,陪伴行走這最後一程。

****

我不曾在其他音樂中看見那麼清楚的畫面,
但畫面卻在中段模糊了,
這歌聲太過優美,卻隱藏了哀戚,
導致我看不見。

我猜想,這大概是親人們正在追思, 因而沒有畫面,只有意境。

****

一般人相信送葬的完成是為祖國波蘭而寫,
然而該樂章完成於1837年 (整闕奏鳴曲完成於1839),
該年正是蕭邦患得黑死病肺結核的致命年,隔年便前往西班牙馬約卡島養病。
肺結核在當時是不治之症,
若說這首曲子是蕭邦自知死亡將至而誕生的,我一點也不意外。

如此強烈的悲傷與恐懼, 大概真的是在如此強烈的晴天霹靂下而做成的 ...

****

彈奏此樂章時,
真看到一幅不一樣的圖 ...

我沒看到棺木、沒看到親友沈重凌亂的腳步,
卻反而看到自己 正拖著成重的步伐,
恐懼著死亡,高喊不想死, 卻也阻止不了一步步邁向的 死亡。

接著幻想著普照的光芒,靈魂升天,彷彿看到了天堂 ....

一回神, 發現自己還是一步步走向未知、恐懼、與死亡 ..

喔, 我得說我沒看到圖,
因 我就是圖, 圖中的我看到的只是黑暗, 就在眼前。

我, 正替自己在送葬 ....

*****

據說, 1849年,蕭邦病逝於巴黎,
於馬德蓮教堂所舉辦的葬禮中, 所使用的就是這首曲子。

動機,沒人知道,
但最終,這曲子還是替蕭邦本人送葬了 ... 哀傷、恐懼、沈重、悲慟 ...

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

生日

我不喜歡生日。
節日讓人產生期待,
然而, 宴席不會讓我快樂,告別後卻會讓人落寞 ...

更加空虛 ...